烏克蘭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,澤倫斯基發現歐洲不可靠

在美烏兩國總統於白宮的衝突後,烏克蘭最終與美國簽署了《經濟夥伴關係協議》,也就是「礦產協議」。前立委郭正亮在節目《大大平評理》中指出,此次政策轉變的原因在於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終於意識到「歐洲都是吹牛大王」,在尋求協助時,卻發現歐洲國家皆選擇保持距離,因此最後不得不回到美國這裡。
回想今年2月28日,澤倫斯基與川普的會面成為全球焦點,雙方在媒體前公開互罵,最終澤倫斯基甚至被川普驅逐。然而在4月30日,雙方正式簽署了協議,允許美方獲得烏克蘭的關鍵礦產及自然資源的投資權,同時未規定烏克蘭需要償還軍援的「債務」。
郭正亮表示,澤倫斯基在與川普的衝突後,嘗試向歐洲尋求幫助,但卻很快發現並沒有國家能給予具體的安全保證。「英國躲起來,更不用說法國的麥克宏。」他直言,澤倫斯基經過一個月的挫折後,發現「歐洲都是吹牛大王」,這個月明白了尋求歐洲的協助「此路不通」,因此必須返回美國,「除了美國,誰能保護烏克蘭?」
Recent News
韓國SKT遭駭客攻擊,7萬用戶因違約金不滿藉由攜碼轉移
- 5 May, 2025
馬克宏與范德賴恩攜手吸引美國科學家赴歐洲
- 5 May, 2025
台積電美國新廠動工,但川普為何缺席?郭正亮分析背後原因
- 6 May,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