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洲萊豬首度輸入台灣 食藥署發布邊境檢驗數據

根據食藥署的「豬肉儀表板」,台灣今年4月29日首次自澳洲進口的萊豬檢驗結果顯示,該批其他可食部位檢出0.001PPM的萊克多巴胺,此為自2021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以來的首批含萊劑豬肉。雖然此數值未超法定容許範圍,卻引起消費者的憂慮。
食藥署於5日下午公布的邊境檢驗數據顯示,已檢出6批牛肉及牛雜碎萊克多巴胺超標並被判定為不合格,這些不合格批次均已退運銷毀。食藥署強調,所有放行產品均在科學分析後符合可接受風險,且所採取的管理措施均以食安為優先,配合國家政策方向,並根據國人膳食風險及國際標準制定。
自2012年9月11日起,牛肌肉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開始實施,而涉及豬肉的相關標準則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。至今共檢驗牛肉及雜碎24萬9,609批,其中2,493批檢出萊克多巴胺,只有6批不合格;豬肉及雜碎則檢測25,466批,僅1批檢出萊克多巴胺,且沒有不合格批次。
此外,食藥署指出,從2021年至今年4月,市場對進口及國產牛肉產品進行抽驗共6,141件,僅有2021年有1件「美國冷藏牛腱」不合格,其餘皆合格;而豬肉產品則抽檢18,501件,全數合格。食藥署強調,之後會持續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進行邊境查驗和市場稽查,確保民眾的食品安全。
Recent News
學者與立委呼籲檢討《選罷法》以防止民主暴衝
- 5 May, 2025
食藥署長駁斥「美國萊豬進口擔憂」:這件事不存在
- 5 May, 2025
頻繁酒駕的男子拒檢衝撞警察 最終被捕
- 6 May, 2025